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二章血债血偿之旧恨新仇  (第1/3页)
    第二章 血债血偿之旧恨新仇    十月八日傍晚,高顺率领凯旋的骑兵团进入新阳城。一队一队骑兵,一队一队俘虏,这是数十年来的第一次。得知郡兵取得大胜的留守百姓走出家门,在城内夹道欢迎。当然,那些乌桓俘虏少不了石块、木棍的痛殴。郡兵们首次受到此种礼遇,人人高昂起头,带着自豪!带着荣誉!    战斗的最后结果:白狼、抵苕所带的一万余兵马仅有小半逃走,被俘者达千人,而骑兵仅有不到百人伤亡。缴获粮草辎重虽然不多,可是战马足有两千匹。可说是绝无仅有的完胜!可是面对这样的战果,轻骑兵们一个劲的抱怨,刚刚放了几箭,还没有真正的冲锋拼杀就结束了,与之前对乌亚律其骑兵的战斗相差甚远。    魏明不悦道:“你们知足吧,我的轻步团只在墙上投了些标枪,前几天也不过是sao扰袭敌,今天光看你们冲杀,那个郁闷啊!”高勇摇头道:“魏都尉,士兵勇于作战是好事,但一定要告诫他们:作战的最终目的是要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,切不可一味拼杀。”    魏明立即肃穆道:“明铭记于心!”    高勇呵呵一笑“不必过于认真,兵者,诡道也!”接着对高顺说道:“高都尉!两战共缴获三千多匹战马,又可以扩建三个骑兵团了。剩下的马匹我们再建设一个牧场!”    高顺回道:“主公所言极是,如此一来明年、后年…甚至将来,辽西再也不用担心乌桓突袭了!”    这时,一匹快马奔至县府门口,传令兵飞步跑进:“禀告太守,两日前望平遭到乌桓苏仆延赫塔古部偷袭,秦校尉救援不及,望平失守,五百郡兵全部阵亡,另有一千三百余百姓被掳走,军粮损失七千余石!”    “什么!”高勇当即惊呆,如同被一盆凉水从头泼下立时手脚冰凉。屋内刚刚热闹的气氛降至冰点。    孙泰腾的站起:“主公打吧!”    魏明也附和道:“对,立刻派出骑兵,尾随溃退的乌桓族兵杀入苏仆延部落,让他们…”    “不可!”高顺出言制止“此时不宜出兵,连续两场大战,骑兵战力已经用尽,急需休整。况且草原作战不同于林地,骑兵尚未作针对性训练。”    孙泰愤怒道:“可…可…”    又一骑狂奔而至“报!禀告太守,沮长史请主公暂且休兵,切不可因怒兴师!”    “对呀!”闻听此言,高勇缓缓坐下“主不可以怒而兴师!将不可以愠而致战…”沉默片刻“高都尉,骑兵暂留新阳休整,明日返回奉天城。孙泰、魏明立刻动身率领步兵先行赶赴柳平,后天我们要凯旋回家!”    白狼、抵苕两部大败的消息迅速的在乌桓各部传开,许多打算在他们之后进入辽西劫掠的部落改变了主意,因为在他们当中两个惨遭败绩的部落是实力能够排进前五的。    苏仆延恼怒异常,不但下令将两个部落合并,更将逃回来的数名百人长贬为奴隶。赫塔古冷眼旁观,只是将从望平抢来的粮食上缴给苏仆延一部分。待其离开,苏仆延独自唉声叹气。    最郁闷的当属乌延,此番出征损失最重。而丘力居、难楼反倒小有收获,渔阳、上谷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失。    乌延大帐,丘力居、难楼、乌延和苏仆延分坐三面,乌亚律其正跪中间“属下遭此大败损兵折将,请汗鲁王治罪!”    乌延铁青着脸,额头青筋暴露:“三万人啊!怎么就败的一塌糊涂!”    乌亚律其哭丧着脸,咬牙切齿道:“本来令之即将攻下,不想肥如方向突然杀出两千多汉军骑兵,一下将阵型冲散…而之前,攻击肥如的兵马也遭到这股汉军偷袭损伤惨重。”    丘力居神情凝重问道:“那汉军骑兵何人所率?”    乌亚律其摇头:“不甚清楚,不过敌将相当厉害,与俺半斤八两!那些汉军骑兵服饰与郡兵一样,只有甲胄不同…嗯,与汉朝边军也不一样!”    “莫非是传言中的汉朝讨伐军?”难楼惊讶道。    苏仆延倒吸凉气:“极有可能,白狼、抵苕两部大败说不定便是这讨伐军干的!”    此言一出,几人面面相觑。许久,乌延打破沉寂:“乌亚律其,念你往日功绩,这次就不予惩罚,赶紧回去收拾部属准备对付汉朝兵马。”    “谢汗鲁王!”乌亚律其低垂着头退出大帐,除丘立居外任何人都没有注意到其眼中的浓重杀机。    “鲜卑可有动静?”苏仆延担心着问。    丘力居瞥了他一眼“没发现异常,倒是素利和慕容打了一仗。”    苏仆延长出口气:“如此便好!”难楼面露讥讽,转头对丘力居说:“他们打得越凶越好,我们也不能闲着,南边没捞到多少只好从北边补了。轲最那个老东西…”    丘力居眯着眼思索许久:“暂且按兵不动,等等看汉朝到底有没有出兵的打算!”    辽东公孙度得知乌桓被击退后,心中惊骇,思索半宿一个新的计划又在脑中形成…    战报奏章送至州府,而后转至洛阳朝廷。    何进出言道:“皇上,臣认为此时正是出兵讨伐乌桓的良机,渔阳、上谷受损,乌桓必将大意,趁其不备当可一举获胜 !”    卢植阅毕奏章说道:“启奏皇上,右北平、辽西尚未有消息传来,此二郡历年来遭受乌桓侵扰最重,臣认为应等其消息再予以定夺。”    汉帝刘宏打着哈欠问道:“皇甫卿家,你有何见解?”    皇甫嵩跨步上前:“老臣同意卢公看法,应暂等消息。”    这时,长侍张让拿着一份奏章急匆匆走到殿上“臣启吾皇,幽州辽西、右北平、玄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